收入不夠非新青安拒貸關鍵
明明符合新青安申請資格,但對保的公股銀行卻以年收未達150萬元,且建案非都計範圍而拒絕申請,引發各界議論,甚至連八大公股銀行都發聲明澄清:專家表示,被銀行拒貸新青安可能跟收支比關聯性不大,所謂的「收入不達標」恐怕不是被拒貸的關鍵。
專家說,公股行庫現在就是變相刁難、限縮新青安貸款,但畢竟新青安還是政府政策,所以公股行庫表面上還是要強調「配合政府政策」,可實務上就會找各個理由讓民眾知難而退。
早在今年第一季,市場上就陸續傳出公股行庫內部緊縮新青安貸款額度的消息,當時財政部沒有否認,也沒有承認。公股行庫的這種做法,會逐漸讓新青安名存實亡。
專家說,公股行庫之所以這麼做,主要是受到央行要求降低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」與「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」的影響,被逼著緊縮不動產放款,但新青安又是財政部政策,央行 與財政部兩邊都不能得罪,於是就一手配合政策,一手緊縮新青安貸款,兩邊都能交待過去。
然而,央行緊縮不動產放款措施,無疑等於是打到首購跟中產,因為他們是最倚賴銀貸的族群,而有錢人買房貸款需求相對較低,他們受影響程度反而最低。現在市場都是自用自住客群買房需要貸款,但現在只有公股銀行願意承作新青安房貸,很多年輕人或有換屋需求的客戶,都面臨貸款問題。